《我们的河山》:用优秀文艺作品铭记历史、凝聚力量 -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2025年8月16日,全民抗战史诗剧《我们的河山》正式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同时在多个网络媒体同步热播。该剧以1937年山东沦陷为历史背景,讲述了青年党员庄埼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深入沂蒙山区发展基层武装,经历重重考验,开辟、建设、壮大抗日根据地,最终粉碎日军扫荡计划,迎来抗战胜利的故事。


以史为鉴,让优秀作品成为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传承抗战精神,需要文艺精品以情动人、凝聚共识。优秀的文艺作品是精神的载体,情感的纽带,更是栩栩如生的“教科书”。《我们的河山》由《功勋》《平凡的世界》原班团队打造,导演毛卫宁提出“历史真实、战争真实、生活真实”的创作铁律。为还原地道战场景,剧组在沂蒙山区真实挖掘数百米地道;为呈现“军民鱼水情”,演员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三个月。编剧刘戈建查阅百余份地方志与口述史料,确保每一处细节经得起推敲。这是对历史的尊重和创作的诚意在剧中展露无遗,让历史从书本上的铅字活化为涌动着血性与温情的银屏史诗。

以荧屏为载体,让爱国精神成为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源”。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就是要体现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最能感受到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的河山》以其宏阔的历史视野,完成了对党中央“派兵去山东”重大战略决策的生动阐释。这部剧不仅是一部剧,更是一次对民族记忆的深情回望。它告诉我们:抗战胜利,从来不是靠奇迹,而是靠千千万万普通人用血肉之躯筑起的堤坝。他们中有识字不多的农民,有本可安逸度日的知识分子,也有尚未成年的少年。沂蒙山区“红嫂乳汁救伤员”、“车轮滚滚支前线”的故事,早已超越具体历史场景,升华为党群关系最纯净的象征。当我们在剧中看到那份“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块布拿去缝军装”的赤诚,看到那份“生死与共”的诺言被鲜血与生命所践行,我们深刻领悟到: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是执政最深厚的根基。历史一再证明,唯有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克服万难,赢得未来。

八十载光阴流转,山河早已无恙。《我们的河山》不仅是对那段血火岁月的深情回望,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精神洗礼。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历史坐标上,让我们从这部全民抗战史诗中汲取不竭力量,让“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激励亿万中华儿女在复兴征程上勠力同心,共筑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坚不可摧的“新的河山”!(文/李瑞强)


若本站收录的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侵权内容!